文脉传承 -中国文化典范人物 王相华_生活_阳光_内心

发布日期:2025-07-07 02:43    点击次数:154


作者简介:

王相华,笔名云吉,70后,山东日照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师从简明先生,曾进修于河北当代文学专修学院,新诗高地诗社社长。有作品发表《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歌月刊》《诗潮》《诗林》《绿风》《草堂》《山东文学》《四川文学》《天津文学》《草原》等期刊。获第九届中国长诗奖等各类奖项二十余次,曾担任全国“禅诗奖”“中国诗歌春晚”“火种诗歌奖”等诗赛活动评委,有诗入选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著有诗集《山风吹过》等三部。

1、

浮萍事

有些事只漂浮在表面

数量越来越多

风,吹不走,雨水,也按不下去

如果有阳光的日子

展开剩余87%

它们像一群

围坐在村口石凳上的老人

内心装满——

走出一座大山的渴望

有时候,它们会变成无形之物

跟随着我,从南

到北,又从东到西奔走

与此同时,我只能

在生活中与它

划清界限,整个断舍的过程——

我仍有些撕裂之痛

它如游丝般

从思想的风影里慢慢抽离

2、

一个人的岛屿

意识流从困顿的思想内渐行渐远

岛屿上只剩下风声

与世隔绝,这里没有高楼

美酒,珠宝……

夜晚会有野兽的吼叫声从树林传过来

周围巨浪滔天

不断撞击着一个人的灵魂

——重新塑造一个我

可以没有名字

和身份,也能应对荣辱苦乐

由此,是否变成了眼中

不会流泪的礁石

每天站在头顶望着你生活过的城市

直到变成雕像迎着风

迎着寂静的夜空

一轮明月,悬挂在大雪的枝头

3、

我眼里有十万亩良田

像阳光的眼睛俯瞰整个荒野

用开拓者的斧头

劈开山路,如果遇到下雨,大片的幼苗

会从内心深处醒来

是的,醒来的事物很多

它总会顺着出口

一层层,剥离出新的光亮和名相

每粒微尘是我,花草树木

也是我。从实到虚

内收或外延,随心念产生波动

——我的爱如此狭隘

眼里只容得下你

和十万亩良田,除此不再奢望什么

而我总以为生活之外

没有边界,仿佛

这世间所见是我拥有的全部

4、

一块菱形镜片

应对生命折射出多层镜像

所有人没有差别

镜子里的动作,口型和喜怒哀乐

都如出一辙,就像

同一个我生在不同时空

——所不同的是

我未在此处挪动半寸,也未在内心

呈现我的想法

面对如此玄幻的事物

突生出对万象的敬畏之心

未曾显现的

存在物体本源的迷惑

和人与人之间

不同空间无法通达或粗浅之念

显得我是多么渺小

而菱形镜片外

也正被更大的镜片包围

5、

一条河的上游

像一条鱼儿溯流而上

河水轻轻拂过

从体内,洗掉漂泊多年的疲惫

迎着风雨和雷电

所有乱石以及杂草丛生的

荒原和泥沙

都是上游的必经之路

母亲时常坐在河岸

一块干净石板上听自己淘洗的水声

和几件旧衣服

相互融合又剥离的过程

而河水,时清时浊

从没有怨言

顺应时间安静地向东流去

我却在,靠近一条河

清澈的源头中

担忧着灰尘落进内心的流水

6、

抽象艺术

夸张形体的轮廓,从大写意里游走

像精灵,在视线里复活

对视良久,走不出它的迷宫

思想里剩余的灯火

它的光,已无法打开隐藏阳光下的神性

总让我觉得

远离了承受内在的风暴

它仿佛是潘多拉盒子,如何形成

这种画面吸引力

将生活之上的测度与现实

——裹挟住诸多目光

让一些人,悄无声息摄入其中

仍然说不出名相

只能通过经验提取与它相似的部分

7、

一只鸟儿的冬天

它守在此地,这满世界的荒凉

被冬天肆虐的风撕碎

阳光和星星,多久没来了,寒风不止

吹不灭的眼神

只剩下落叶和光秃的枝头

一只大鸟站在树桩

静守在方寸间

为迷失的树林写下春天的伏笔

已无处可去,只有风

吹着蜷缩的羽毛,和视线逐渐远去的鸟群

在空中变成了黑点

——谁可将落叶,从一片树林

再次带回,下一个枝头

把一只鸟儿带回

云朵的天上,把我带回有你的心里

8、

薄 雾

对此,我常会产生疑问

它有不灭之心

与我的思想,形成相同的时空,透过薄雾

许多真相变得模糊

如果有阳光,它会暂时隐蔽

变为无形的屏障

久而久之,已习惯这种生活假象

而黑夜的月亮

只适合悬挂在我内心的高处

闭上眼,所见之物

会瞬间清晰地绕过险境

——哦,多么奇妙

我半生都在与那些不可言说的事物

相互依存,活着

像星星背面的明暗之间

藏着风声和你

用世俗眼光不可辨识的错觉

发布于:北京市


Powered by 庄闲是什么玩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